不得不承認,韓國這些年不僅在偶像制造、綜藝節目、影視劇等方面引領了亞洲審美,也在時尚圈發出越來越大的聲響,甚至直接影響著東亞地區 Gen Y 到 Gen Z 的穿衣潮流。在我們日常必備的某寶上,“韓版” 早就成為不少商家為自家單品起標題的必備關鍵詞,盡管這里面有不少渾水摸魚的情況。
韓流入侵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如今“韓版”給人的印象也有了不一樣的體驗。過往我們在某寶上談論“韓版”時,潛移默化都會達成一個共識,“韓版”所指的多數都是“東大門的時尚貨色”,亦即那些“只有款式沒有品牌”的服飾。大家也不知道韓國品牌究竟是個什么概念,只知道所謂的“韓版”,就是泛指從東大門流通過來的服裝,很多人連品牌叫什么都喊不出來,盡管一知半解,但似乎在那陣子也不是那么重要。
可是,韓國時尚一直在不斷洗牌,其發展速度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近年,東大門設計廣場就成為了首爾時裝周的主要根據地。每到時裝周,這里都幾乎聚集了整個首爾的時尚達人,和上述那些批發市場上的“韓版”甚至假貨的地帶,也只被幾條車道的距離隔開,但他們身上的裝扮,與對面馬正在售賣著的貨品可謂是兩道截然不同的風景線,除了有國際大牌的熱門款式以外,也可以發現不少韓國本土品牌的蹤影。
經過這些年的催化,其實大家對“韓國品牌的印象”也慢慢被刻畫出了越來越清晰的概念,盡管大部分還處在不那么成熟的發展期,但其中一些已經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審美氛圍,品牌品類也相對齊全,囊括了從街頭服飾到高級時裝,從嘻哈街頭到搖滾朋克,不管是青澀少年還是走進社會的白領,或者是所謂的 “不良少年”,都能找到稱心如意的選擇。
其中少部分甚至走出了本土遠銷海外,收獲國際認可,我相信屏幕前的各位也曾聽說過一些名字,比如主打街頭時尚的 thisisneverthat、LMC、ADER ERROR,強勢大女人風格的 LOW CLASSIC,朋克叛逆的 99%IS-,以及資深個性時裝粉愛不釋手的 Hyein Seo…
一季又一季過后,在選擇上,韓國品牌已經變得越來越豐富和逐漸成熟,說白了就是“韓版”已經不是當初那樣了。如今,除了一些已經名揚海外的單位以外,其實陸陸續續也出現了“后浪推前浪”的現象,這次我們就特別整理出幾個風格各異、值得關注的 “后起之秀”,在這里逐一推薦給各位。
KANGHYUK 由畢業于 Royal College of Art 的韓國設計師 Kanghyuk Choi 創立,它是韓國(乃至全世界)時尚圈鮮有的 “一炮而紅” 的例子 —— 品牌成立后推出的首個系列就收獲了不少業內認可。
一般情況下不會和我們面對面(正也不想隨便見到)的汽車安全氣囊是 KANGHYUK 首個系列的靈感來源,設計師將這個能在危急時刻駕駛者生命安全的設計用解構、拼接的方式重制成服裝,創意性、造型度和實穿性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看過 KANGHYUK 的設計,很容易提煉出工業、未來、層次、單色調等關鍵詞,時下熱門的明線、塑料質感、說明書式印花(確實是如假包換的真·說明書)、拼接、機能等元素不僅一個不少,高明之處更在于并非刻意而為之。
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的設計,因為設計師 Kanghyuk Choi 不僅于科幻電影,還對代表工業化的人造材料情有獨鐘。另外,工業藝術家 Bernd and Hilla Becher 的作品也給了他耳濡目染的深入影響,這些造就了 KANGHYUK 較之其它品牌在概念性和作品完整度方面有著更成熟的表現。
除此之外,KANGHYUK 還擅長制作裝置藝術品來補充并引導消費者進入自己的審美體系中,以便更好地將品牌設計語言完整展現和滲透,選貨品味不俗的買手店 CdG Trading Museum、LECLAIREUR、Anchoret 都曾先后展示過 KANGHYUK 的裝置作品。
此外,前不久 A$AP Rocky 在新專輯《TESTING》中選擇上身 KANGHYUK 的設計,有了新生代 “帶貨王” 的和品牌本身的高辨識度設計,這個來自韓國的時裝品牌也許會在未來被更多人所關注。
Joe Gush 是一位韓國設計師,同名品牌創立于 2014 年,他的設計以搖滾樂為靈感,并擅長以拼接重制的手法打造衣服,這在韓國設計師中顯得是獨樹一幟的作風。陳翔劉美含
因為鮮明的風格,Joe Gush 品牌成立 2 年后,LMC、JOYRICH、HOMME BOY 等品牌就找上門來進行合作,合作中 Joe Gush 無一例外地用自己最拿手的拼接重制手法將自身獨特的美學體系融匯進其他品牌,呈現出完全不同往常的視覺沖擊。
在 Joe Gush 2018 秋冬 “REMA-KOUTURE” 系列中,這種手法可謂得到了更加夸張的發揮,從格紋襯衫、Hoodie 再到軍事風格的 M-65 和 MA-1 夾克,繁復的細節和粗曠的拼接都營造出了強烈的反差,相信這也是 Joe Gush 深受一眾韓國歌手喜愛的原因,名單有一大串…比如吳赫、Zico、Loco、Okasian、Crush、Bulletproof Boys 等等。
夸張的拼接效果確實可以令造型感更加彰顯出層次,適合舞臺表演者以及達到“扎眼”的目的,因此 Joe Gush 也成為了時下一些 Rappers 和時裝精們的選擇,原因很簡答吧,因為衣服實在太出眾了。最后給個提示,Joe Gush 還提供特別定制的服務,對于那些追求獨一無二的極致消費者來講,算是個不錯的選擇吧。
韓國這幾年的說唱音樂不止讓很多地下 Rapper 臺前,也讓他們的穿衣打扮成為潮流時尚的焦點,以至于也給一些小眾品牌安排了一趟順風車,形成了說唱音樂與服飾周邊緊緊相靠的一條產業鏈。接下來介紹的品牌,就是來自《SHOW ME THE MONEY》中導師之一 Giriboy 的個人品牌 I4P。
帶著偶像、導師以及建立在一定粉絲基礎的個人品牌,可以想象得出這個單位完全就是從他的個人品味出發。Giriboy 可謂是走在街頭潮流里的青年,從日常穿搭中可以看到,他對機能設計情有獨鐘,各式眼鏡和帽子也是搭配中的必備單品,一身下來幾乎都是如今標新立異的街頭青年模樣。
他的個人品牌 I4P 今年年初剛剛成立,以 Sneaker 為主要搭配的造型,整體感覺都可以看出傳統街頭的影子,但同時又在一些款式的細節上作出了變奏的設計形態。雖然談不上科班的作品,但憑借個人的魅力以及容易駕馭的關系,如今這種街頭新青年的風格也被開辟出了一片龐大的市場。
也許是做音樂的關系,I4P 在視覺上也呈現出了一些如今相當流行的 MV 拍攝風格,例如底片感、漫畫感的 Lookbook,以及 Lo-Fi 的造型視頻,都能給現在喜歡同類型音樂的年輕人帶來一些共鳴。
BESFK 由來自韓國的雙人設計師組合 Bona Kim 和Jae Hyuk Lim 共同創立,Bona Kim 在倫敦時裝學院學習了女裝設計,搭檔 Jae Hyuk Lim 則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學習男裝設計,二人一拍即合。光是品牌的名字就足夠叛逆,根據介紹,BESPOKE+FKED UP=BESFK,有一種打破常規敢于突破的味道。
BESFK 從首個系列(2017 秋冬)開始,即輾轉紐約、巴黎、米蘭、倫敦和首爾,可以說是擁有高起點的韓國品牌之一,兩位設計師根據他們在倫敦的獨特學習生活經驗,并基于對軍事服裝和英國傳統剪裁的深入了解,設計出既兼顧時尚又不乏創意的服飾,每件服裝都有顯著的解構、廓形設計,尤其特別的是,BESFK 的設計還打破了既有的性別界限,男女裝元素可實現共通,可以互相借鑒。
最新的 2019 春夏系列幾個月前登陸米蘭時裝周,“80 年代紐約街頭的霓虹燈和鮮艷的色彩,與大的經典服飾元素結合,這也是英國文化和美國文化的碰撞。” Jae Hyuk Lime 在秀后解釋。
撇開設計,光是從秀場造型就能感覺到 BESFK 的一些討巧之處,雖然設計中很容易看到不少時下最夯品牌的影子,但聰明的 BESFK 將那些熱門元素拿來,并做了 “實穿化” 的。比如它的 Oversized 廓形就不會大到夸張,層次也不會讓你顯得臃腫,拼接、雌雄同體的設計和日常穿著也作出了適當的平衡。除此之外,雖然是時裝,但不乏夾雜著大量的運動款式,讓 Track Suit、Boxer 短褲、棒球夾克不再無聊…
總之,BESFK 是個懂得將他人的 “過人之處” 拿來進行風格的品牌,同時還能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成立不久就成為 Barney’s New York、L’eclaireur 等知名精品店買手的選擇。
和以上這些品牌相比,The Museum Visitor 藝術化成分則顯得更高,設計如其名。品牌由 Park Moon-Soo 成立于 2016 年,設計師先后在和學習時裝和藝術,于是誕生出這個融入更多藝術元素的時裝品牌 The Museum Visitor。
事實上,與其說 The Museum Visitor 是一個服裝品牌,倒不如說這些衣服和面料是Park Moon-Soo 用來進行個人藝術設計的載體,提煉一下品牌的關鍵詞:、繪畫、涂鴉、男孩,大概就能勾勒出 The Museum Visitor 的樣子。
首個系列名為 “BOYS/BERLIN”,雖然是簡單的 T-Shirt、西裝和 Tote Bag,但細看之下都有設計師的藝術設計功底呈現在細節中。比如 T-Shirt 背后的印花,是設計師初到后寫下的一段,配上同時期日常生活的照片;西裝的則在內襯,Park Moon-Soo 的繪畫作品藏在里面;Tote Bag 前面的立體部分則是他的實驗性藝術作品。
The Museum Visitor 的 2018 秋冬系列主題為 “KOREAN BOYS”,這一次設計師將自己的繪畫作品和攝影作品用數字印花和刺繡技術呈現于服裝上,不管是 T-Shirt 上的隨手涂鴉,還是印著攝影作品和繪畫作品的外套、絲巾,都帶來了不同一般的視覺沖擊,展現出設計師簡單又純粹的設計。
除此之外,The Museum Visitor 早先還在帶來了品牌的 Haute Couture 系列,用文字難以描述的藝術感覺,還是看圖感受吧:
WORKWORK 前身是一個提供工作服訂務的單位,到今年 6 月才正式推出品牌的自主設計系列,因此作為一個服裝品牌,嚴格意義上說 WORKWORK 還未滿周歲,但憑借著以 “工作” 為核心的已經逐漸顯露出鮮明的身份標簽。
WORKWORK 的一切都只圍繞工作、工作人員、工作場所、工作服展開,并從不同職業出發,廣泛接收它們帶來的,制作出更時髦、適合日常穿搭的工作服。
WORKWORK 以數字為系列編號,發布不受限于季節,而是以的主題展開。比如 001 系列主題為 “VIVID DREAM”,情境設置圍繞清潔工的日常工作場景,以黑色和白色為主色調,在材質選擇上尋求突破。
002 系列則命名為 “VIEPA LAB”,圍繞一個服裝設計工作室展開,展現了服裝設計師的日常工作,整個系列以橙色和米色為主色調。
除此之外,999 系列是 WORKWORK 最早期訂務的延續,除了繼續接受工作服訂制需求外,這條線還會出品一些基于工作服的時裝系列,將高級面料和精致剪裁注入。
如果你耐心看完了今天的所有推薦,就會發現我們這次選出的品牌,從風格、定位到客群都各不相同,這也只是從眾多韓國新晉品牌中選擇出的極個別例子。
不敢說韓國設計已經撕掉了之前 “東大門”、質量堪憂和風格大同小異的刻板標簽,而是在這樣的下,反而讓他們催生出了新的品牌力量,尤其在新生代的年輕人之中活躍起來,帶來這種變革的原因是錯綜復雜的,但歸根到底,最重要的可能還是從 “復制流行” 到 “創造自己” 的觀念轉變。